漫客文学 > 网游竞技 > 徐氏略记 > 北魏医家徐成伯

北魏医家徐成伯

采纳。为什么呢?道固这座城池孤立无援,仅仅能够自保而已;盘阳等地的守军,从形势上看也无法出城野战;文秀必定会被消灭,我们应该首先表达诚意,如果上天赐予了机会而不去抓取,将来后悔哪里来得及呢?”郦范回应道:“我的浅陋见识仍然觉得并非虚妄之言。历城粮食充足、兵力充沛,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攻取下来的。文秀已经占据了东阳作为各座城池的根基,如果派遣过多的军队前去攻打,那么历城的坚固防守就难以保持;如果派出少量的人马,则不足以震慑敌军之心。倘若文秀回师反叛,紧闭城门抵御坚守,我方一支偏师冲在前面,就会被他挫败,梁邹等众多城池的敌军再从后面追击,文秀亲自率领大军,必定会相互配合逼迫而来。这样一来,我方将会腹背受敌,进退无路,即使有韩信、白起那样的军事才能,恐怕也难以保全自身啊。希望您能再次深思熟虑,不要落入贼人设计好的陷阱之中。慕容白曜采纳了他的建议后便停止了行动,而沈文秀果然没有投降。



    此时,宋明帝刘彧派遣吴憘公率领数万大军准备攻打彭城。镇南大将军尉元得知此事后,立即向皇帝上书请求增派援兵。献文帝收到奏表后,当机立断下令让慕容白曜率军前往支援。



    时间来到八月份,慕容白曜带领军队抵达瑕丘(现今位于山东省兖州东北地区)。然而,由于泗水突然枯竭,船只失去了航行的条件,导致他们在此地受到阻碍,无法继续前进。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房崇吉用盘阳城来赎回自己的母亲和妻子。慕容白曜迅速做出反应,派遣将军长孙观等人率领精锐的骑兵部队赶赴盘阳。长孙观率领着骑兵一路疾驰,到达盘阳后,当地各县纷纷望风而降。



    同月,平东将军长孙陵与宁东将军尉眷一同向东进攻青州。与此同时,慕容白曜也从瑕丘领兵对宋朝的历城(如今的山东省济南市)发起攻击,并给城中守军写信劝降。信中的内容大致如下:“上天已经抛弃了刘彧,各种灾祸和患难不断兴起。他的亲族兄弟之间相互残杀,朝廷上下混乱不堪,毫无纲纪可言。徐州刺史薛安都、豫州刺史常珍奇以及兖州刺史毕众敬等人深刻洞察到自身的生死存亡,毅然决然地归顺我朝。所以我们大魏朝廷接纳了他们的诚意,将南方边境的重任托付给了他们。这些都是当前显而易见的事实,无论是东边还是西边的人们都有所耳闻。”彼时那无盐戍主申纂,竟敢肆意纵容邪恶之徒,公然抢劫过往行人。然而当官军刚一抵达,他便即刻被斩首示众。房崇吉虽然顽固地坚守着升城,但很快也落得个军队溃散的下场。自襄阳以东一直延伸到淮海一带,众人皆纷纷闻风归顺,诚心接受正统教化。就连东阳和历城那些素有见识之人,也是一方面仰慕安都的荣华显贵,另一方面则对申纂的惨死心怀畏惧,于是开始追悔往昔的迷惑,转而谋求改变主意,以求日后能够幡然醒悟。但即便如此,仍有一些人固执己见,愚昧痴迷,始终无法自我革新。而我如今统领大军,奉命平定北方之乱。渡过黄河之后方知所谓“十二”之说不过虚妄之言,临近齐国边境之际又想象着此地将会迎来一番清正之风。我徘徊踌躇,四处视察观望,这种景象究竟何时才会终结呢?所以在此之前特意快马传书,以此阐明成败得失之道。要知道,能够看准时机而后行动,这正是《周易》所推崇的;远离危险境地并趋向安稳之处,此乃人之常情常理所在啊!倘若将保持一己之清高视为高尚之举,把不思悔改当作美德,那么微子就会因当时的嫌疑而背负骂名,纪季李也难免遭受世人的讥讽嘲笑了。我大魏王朝光辉荣耀历经数代,仁德广布天下没有界限之分,但凡我军威严所至之处,敌军无不望风披靡。这绝非区区三吴之地的弱小士卒所能抗衡比拟得了的。更何况时至今日,敌方势力已然如土堆崩塌一般分崩离析。刘彧连自己的秣陵都无法有效掌控,政令更是难以超出家门之外,又怎能再有能力渡江过海,奔赴险境前来救援呢?凭借这样的援助,这与身处浅小水坑中的鱼儿,期望能被拯救到广阔江海里有什么区别呢?要知道,如果被蝮蛇咬伤了手那就得砍断手,咬到脚就得砍断脚,实在是需要忍痛割舍部分肢体来挽救生命啊。倘若按照道义去行事,虽然没有切割自身般的痛苦,但却能够保住家族安宁、宗庙稳定,可以长久地享受平安和快乐。这一点明智之士应当深入思考并慎重考虑,自己努力谋求更多的福祉。



    然而,历城的守将以及冀州刺史崔道固仗着自己拥有众多兵力和充足粮草,坚决不肯投降,慕容白曜只得筑起长长的包围圈把他围困在了城中。



    慕容白曜派遣平东将军长孙陵等人进攻宋朝的东阳,魏国军队兵临城下时,宋朝的守将、青州刺史沈文秀请求归降。长孙陵等人进入了外城的西门之后,便放纵士兵肆意抢掠。沈文秀看到这种情形,心中既后悔又愤怒,于是关闭城门拒绝防守,并派出军队袭击魏军。长孙陵等人只好撤退驻守在清水河以西的地方,此后屡次攻打东阳均未能攻克。



    皇兴二年(公元 468 年)的二月份,慕容白曜终于成功攻占了历城的东城外郭,崔道固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