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若走了,年仅三十一岁,正值风华正茂时。?
据《康熙起居注》记载,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就是容若离世的那天,明珠尚在朝,以折本请旨。也就是说,连他的父亲明珠也没有想到,容若会殒命于那场寒疾。
容若匆促离世,给亲人留下的是猝然而临的痛,为后世者留下的却是诸多谜团。
关于卢氏生下的那个儿子海亮,是其一。在徐乾学撰写的墓志铭钞本中,说容若“男子子三人,长富格,次富尔敦,次富森,女子子一人,皆幼”。富格为侧室颜氏所生,生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富森为沈宛的遗腹子,生于康熙二十四年秋,这都有史可考。只有次子富尔敦,身份有些模糊。有学者认为富尔敦就是卢氏生下的海亮。
海亮生于康熙十六年四月,比富格小两岁,据《富公神道碑》(富格墓碑)记载,福格“友两幼弟,式好无间”,这两个幼弟应为富尔敦与富森。而在容若好友姜宸英撰写的《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腊君墓表》中载:“副室以某氏,生子二人,女子一人。子长曰福哥,次某。”其中“某氏”即为容若的侧室颜氏,“次某”也有可能是富尔敦。在《八旗通志》初集的《选举表》中查可知,富尔敦考取举人是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考中进士则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如果富尔敦即为海亮,那么他考中进士这一年也不过二十三岁。若像容若一样少年早慧,早早登进士科,倒也没有什么疑义。只是让人疑惑的是,关于这个海亮,徐乾学、姜宸英等人在他们所作的墓志铭中皆不曾提及,所以也有人怀疑海亮幼年便夭折了,富尔敦根本就不是海亮。那么富尔敦该为颜氏所生,也就是姜宸英所撰墓表中的“次某”。
关于侍妾沈宛,是容若身后的第二个谜团。她何时离开容若,何时终老,她的后半生无人再知。倒是她为容若生下的儿子富森,应是容若子女中最为高寿的一个。在容若行年录里有记载,乾隆二十六年(1760年)容若第三子富森参加太皇太后的七十寿宴,彼时富森七十六岁。
容若的继室官氏也为后人留下重重迷雾。作为容若明媒正娶的继室,在纳兰家族的祖茔里却找不到有关她的墓碑。容若墓前由徐乾学所作的《皇清通议大夫一等侍卫佐领纳兰君墓志铭》(今存首都博物馆)刻石上,介绍“继室官氏,光禄大夫少保一等公朴尔普女”句时,石上“朴尔普”三字被人凿去,字痕模糊。而在徐乾
学后来修订的《通志堂集》中,刊刻此段铭文,也仅有“继室官氏,某官某之女”这寥寥数字。翻资料,官氏的父亲朴尔普也无获罪记录,去世时已在康熙五十年之后,因罪讳名的说法自然也无法成立。那么,只有一条解释最能讲得通——官氏在容若逝后另嫁他人了。她与容若结婚四年无子无女,若再无情无,改嫁倒也合乎情理。只是,对于明珠家那样的名门望族来说,毕竟不是件光彩的事,隐去其名也就不难理解了。
容若离世,作为容若长子的富格,自然担承着明珠府所有的宠与期望。而富格也不负家人厚望,与容若一样,少年早慧,年纪小小就饱诗书,后被康熙赏识,选为近侍。只可惜他竟也步了父亲容若后辙,年纪轻轻就因病与世长辞。康熙三十九年,就是富格的弟弟富尔敦中进士的那一年,富格病逝,时年二十六岁。
富格与其父容若一样有着悲剧的命运。容若离世时,富格才十岁,如此算来,他仅仅比父亲容若晚走了十六年。人生不堪承受之重一次又一次地降临到这个曾经显赫一时的纳兰家族,也着实让人慨叹不已。命耶?报耶?谁又能说得清楚。好在,富格后人还算有出息。富格生前娶妻新觉罗氏、裴氏,裴氏生子瞻岱,后位列管旗大臣和封疆大吏,聊可让家人欣慰。
明珠,这位官居内阁十三年的康熙朝大学士、权倾朝野的相国,是非功过,一言难尽。在议撤三藩、****、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明珠都扮演了相当关键的角色,为康熙王朝的兴盛立下过汗马功劳。但作为一名封建权臣,他也利用了皇帝的宠信,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卖官鬻爵,结党营私,打击异己,闹得物议沸腾。但鉴于他权高位重,少有人敢上奏弹劾。直到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冬,时任直隶巡抚的于成龙向康熙密奏,言官已快被纳兰明珠等人卖完。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御使郭琇又上疏弹劾纳兰明珠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其实康熙早对明珠心怀不满,正有意打击纳兰一党,于是借此机会罢黜明珠大学士一职,交给侍卫酌情留用。但没过多久,明珠随康熙西征噶尔丹,随后便官复原职,但此后二十年再没有被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明珠卒,终年七十四岁。
明珠一生在仕途上可谓风光无限,却难免有一些缺憾。明珠后人,多有不寿,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那种痛苦,明珠曾一次又一次地经历过。先送长子容若,再送长孙富
格,嫁于年羹尧为妻的容若之女于康熙四十五年逝世,逝时也不过二十五六岁年纪。他享受过常人不曾享受的富贵,也经历过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