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 51 章



    周秀才道。

    “因而童生三试,你或许可以倚靠埋头苦学。但到了乡试,若只是闭门造车,纵使你有天纵之资,怕也只能折戟而归。”

    周秀才也是赞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

    所以他在知晓穆空青得中之后,甚至都曾想过让人继续留在私塾中。

    穆空青自然是有入书院的打算的。

    不说旁的,只是可以出去看看,同各色人等产生交集,丰富自己的经历见闻,便是十足的诱惑了。

    此次院试,他已经感受到了见闻二字于学业上的重要。

    不过穆空青却不是很想入百川书院,即使对方给他送来的入学帖。

    沈墨自然是其中一个因由。

    更重要的是,百川书院也在清江府内。

    比起在清江府内的书院入学,穆空青更希望可以去往别的地方。

    去书院入学不比游历,除了路上可能不大平静外,其他时候都算得上安稳。

    对于目前的穆空青来说,这可能是他增广见闻的最佳方式了。

    穆空青想了想,同周秀才道:“学生自是愿意外出求学的。只是却不欲前往百川书院。”

    周秀才点点头:“百川书院就在清江府城。你若是去哪儿,还不如直接留在我这儿。”

    周秀才的话语间带着十足的自信,似是觉得同百川书院那些颇有才名的夫子相比,自己也并不会落于下风。

    说到选择书院这事,穆空青便直接将自己带来的几本书交给了周秀才。

    “老师,这三本是本次院试意外结识的友人所赠。”

    穆空青简单说了一下杨思典之事。

    “而这一本,则是我在博闻书肆中意外所得。”

    穆空青指着那本游记道。

    周秀才拿起那几本书翻了翻。

    前头倒是没什么反应,只是在看到那本游记时,周秀才止不住露出了些许笑意。

    穆空青心中立刻升起了期盼:“老师可知道,这书的笔者是何人?”

    周秀才放下那本游记,曲起指节在三本经书上点了点道:“这些注解我不好肯定,但这本游记的主人,我确实是同他有一二交情。”

    穆空青本是想着,他老师博览群书,说不准便见过文风相类者。

    却没想到,周秀才直接便说,这人同他是有交情的!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了!

    穆空青当即便带了些急迫地问道:“老师认得此人?”

    周秀才看这一贯沉稳的弟子,少有地露出了这样的神情,也起了写揶揄之心:“不仅我认得,你若是想,要不了多久,你也能认得。”

    穆空青疑惑道:“难不成,这位先生近日将会前来拜访老师?”

    他拜周秀才为师的时日也不算短了,也从未见过周秀才有友人前来拜访。

    若当真是这样的话,只怕这交情也就不止一二了。

    周秀才摇头道:“望月断肠上西楼,你看不出这是个什么字吗?”

    起初穆空青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也觉得奇怪。

    这诗句不算晦涩,但若是作为书名,那他当真看不出这书名同里头的内容的干系。

    现下周秀才一提,穆空青便反应了过来,这原来是个字谜!

    穆空青皱眉思索了片刻:“望月断肠上西楼,望月断肠为肠字去月,西楼取西,是杨字?”

    周秀才道:“不错,正是一个杨字。作此文者,乃是永嘉书院的山长,杨克佑。”

    永嘉书院!

    穆空青情不自禁地重复了一遍:“永嘉书院?”

    永嘉乃是一处江南小镇,本应名不见经传,却因永嘉书院而闻名天下。

    只由此便可知,永嘉书院在学子中的地位,究竟是何等崇高。

    “以杨先生的地位,这书怎会……”

    杨克佑老先生当年从永嘉书院中走出,二十四岁拿下本朝第一个大三/元之后,便直言自己下场科考,只是为了攒些资历,好回书院教书。

    此后杨老先生虽不时有文章流出,却从未见他著书立传。

    不过永嘉书院经此一役倒是声名鹊起。

    杨老先生任山长之后,书院又连出几届学子得中三鼎甲,成了如今江南诸多书院的执牛耳者。

    若是叫人知晓杨克佑老先生著有游记于世,怕是书肆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

    周秀才直言道:“你是想问,杨克佑的书怎会在博闻书肆中,还未署名便出售吧?”

    穆空青点头。

    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这书上连个笔者都不标,书名又是这等不起眼,便是被人瞧见了,怕也就只当做是个落魄书生写的孤本,随手放在书肆中寄卖的。

    周秀才将那书递还给穆空青道:“你也是走运。你先前